中新网<\/a>厦门6月4日电 (记者 闫旭)“‘两岸一起、竭尽全力’,意思便是,这支
中新网<\/a>厦门6月4日电 (记者 闫旭)“‘两岸一起、竭尽全力’,意思便是,这支部队是台湾和大陆的青年一起,咱们在同一条船上用全力向前划。”<\/p>\n\n
6月3日,端午佳节,在“生龙活虎”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上,来自台湾的龙舟划手玛莎如是向记者阐释部队的标语。当天,她地点的厦门台协厦大台青联队在总决赛中夺得女子组第五名。<\/p>\n\n
玛莎说,在她的家园台湾屏东,民众也十分重视端午节传统风俗活动,划龙舟、吃粽子,与大陆别无二致。但曩昔,她并不觉得端午节风趣。“由于每年都做重复的工作,吃粽子、看龙舟。但这一次是自己身在其中,这种感觉太特别了!”玛莎激动地说道。<\/p>\n\n
刚刚到大陆创业一年多的玛莎,此次是遭到厦门台协的约请报名参与竞赛。尽管平常喜爱运动,但划龙舟对她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应战,极端检测爆发力、耐力、协作性。但是,有时机和两岸的青年朋友们一起参赛,她说,咱们风雨同舟,操练进程也充溢高兴。<\/p>\n\n
这支部队由一半台湾青年、一半大陆青年组成,有的来自厦门大学,有的现已工作创业。经过一个月的操练,队员们不只配合默契,也结下深沉友谊,并定下“要一起划15年”的约好。<\/p>\n\n
连日来,集美龙舟池上鼓声雷动,一艘艘龙舟竞相划破水面,划手们配合着鼓点的节奏奋力下腰、提桨破水。如厦门台协厦大台青联队相同,不少龙舟队都是由两岸同胞一起组成,生动演绎“风雨同舟”。<\/p>\n\n\n\n
海芋·台胞社工队的划手们跨过了“老中青”三代,是由厦门市集美区台胞社工服务中心召唤,台胞、台青、台属社工和当地居民一起组成的一支女子龙舟队,大部分划手第一次参与龙舟赛。<\/p>\n\n
划手何惠菁是一名台胞社工,她说,部队没有约束年纪报名,有一些年长的划手膂力差一些,但仍勤勉地坚持操练,让人感动。<\/p>\n\n
“咱们都是业余的,重在参与。”何惠菁坦言,可以参与龙舟赛是部队中每一个台胞的愿望,尽管没有获得名次,但能闯入决赛对她们而言已是意外之喜。<\/p>\n\n
上一年,厦门市集美区台胞社工服务中心建立海芋志愿队。海芋的花语是“传递美好”,何惠菁说,这正如海芋志愿队将台湾社区管理的经历带进村居的志趣,也正如龙舟队期望在这个端午节里向两岸一起传递美好的愿望。<\/p>\n\n
在集美区嘉庚公园上台的“咱们的节日·端午”两岸龙舟斗阵行活动,环绕传统端午传统习俗,举行风俗游园会、包粽子竞赛、两岸青少年诗歌会、闽南曲艺扮演、捉鸭子等活动,饶有风趣。<\/p>\n\n
正在集美大学就读研究生的龚筱婷身着汉服扮演礼官,在小朋友的脑门用朱砂写字,并给他们的手腕缠上五彩线。<\/p>\n\n
龚筱婷是厦门汉服协会的一名志愿者,从大二开端触摸汉服,被传统的礼仪、文明所招引。“期望端午的祓禊祈福活动,让两岸的小朋友们记住传统风俗。”她说。<\/p>\n\n
在翔安台之缘龙舟队的鼓手陈圣原看来,汉服也代表了两岸共融。龙舟池上,身着汉服的他高高举起手臂,敲下掷地有声的鼓点,成为一道充溢古意的景色。“汉服代表咱们对传统文明的热忱,我乐意穿上汉服,带领咱们一起两岸同舟。”他说。<\/p>\n\n
厦门台商出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深耕大陆24年,已在厦门度过了至少18个端午节,并接连多年参与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。在他看来,厦门的端午节风俗气氛很浓,两岸友情也很浓。<\/p>\n\n
“41支参赛的龙舟队中,有17支台胞部队来参赛,看到两岸的同胞在一起,我觉得十分激动。”吴家莹说,“台胞在共享祖国大陆经济开展盈利的一起,也一起感触过节的气氛。两岸交融开展,经过赛龙舟就可以看得到,有的龙舟队一半是台湾同胞、一半是大陆同胞,结合在一起,这便是两岸一家亲。”(完)<\/p>
\n<\/td><\/tr><\/tbody><\/table>
【修改:陈文韬】 <\/span><\/div><\/div>
|